{__STYLE__}
主角常遇春徐达的穿越重生《魂穿大明:洪武十七年》,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,小说原创作者叫做“番茄初七”,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,文章简介如下:”应天府,奉天殿。“报,启奏陛下,鄂国公常遇春发来六百里加急。”朱元璋拿过奏折,看了两眼,急忙赶往太医院,完全不顾正在早朝的文武百官,百官面面相觑,却没有一个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“院使孙守真、同知葛景山,你二人速速收拾药箱,咱即刻派人护送你们去鄂国公常遇春处...
洪武二年,常遇春率九万大军自开平返,行至明安驿。
“思本,快,写封奏折用六百里加急呈与陛下。”
“伯仁,怎么了,发生什么了?莫不是有紧急军情?那也应该发八百里加急啊!”
“思本,你且听我说,自开平出发,我这身体便开始疼痛,每日痛感都在增强,军中大夫皆束手无策,我这准备写封奏折上呈陛下说明情况,由你率军支援天德,我留少许亲兵即可。”
“伯仁,你这么做,怕是会被那些文官嚼舌根子。”
“我忠于陛下,不怕他们在那嚼舌根子,所有罪责我一力承担,你快去准备。”
“好,好,我这就去准备。”
应天府,奉天殿。
“报,启奏陛下,鄂国公常遇春发来六百里加急。”
朱元璋拿过奏折,看了两眼,急忙赶往太医院,完全不顾正在早朝的文武百官,百官面面相觑,却没有一个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“院使孙守真、同知葛景山,你二人速速收拾药箱,咱即刻派人护送你们去鄂国公常遇春处。鄂国公常遇春病危,务必救活。咱再给你们一道圣旨,让周边州府衙门务必配合你们。”
几日后,两位太医抵达常遇春处。
孙守真和葛景山分别为常遇春把完脉,商量片刻后,孙守真说道:“鄂国公,我二人诊断后一致认为乃是邪寒入体,诱发陈年旧伤,以至病情伤情恶化,此处简陋,我等只能先替鄂国公稳住病情,稍有恢复后,启程前往北平府,不知鄂国公意下如何?”
“有劳二位太医了,一切听凭二位太医。”常遇春艰难的开口说道。
“皆是我二人的职责,鄂国公请先静养,我等二人先去为鄂国公熬药。”
北平大都督分府府事孙兴祖在接到朱元璋手谕后,立刻派遣精兵前往常遇春处,并要求千户每日早中晚各传回一封书信,随时汇报常遇春情况并上报所需物资。
半月后,常遇春启程抵达了北平城。孙兴祖亲帅兵士出城迎接常遇春,并妥善安排在北平城内,并且加强了护卫数量,以确保万无一失,派亲信配合常遇春以及二位太医。
‘现在相信我一年前跟你说的话了吧。’
‘完全信了,每一战时间地点准确无误,包括这次。’
‘目前来看历史已经被改写了。你在北平府的这段时间,打听打听一个叫丘福,把他要过来,他可是大明下一代的名将,靖难功臣。’
‘我还想知道后来还发生了那些事,我那三个儿子都怎么样了,还有蓝玉。’
‘洪武四年四月,太子朱标迎娶常氏。洪武七年朱标长子朱雄英出生。洪武十一年常氏生次子朱允熥,常氏于当月薨。洪武十五年朱雄英薨。洪武二十年常茂骄傲不明事理被贬去龙州,洪武二十四年去世。常升因涉蓝玉案被诛,有子安置云南。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因谋反罪被诛牵连甚广。常森因靖难逃出京城隐姓埋名。’随后仔细讲解了这些事。
月余后,常遇春有所恢复,启程返回应天府。
“臣常遇春请罪,擅用六百里加急,恳请陛下责罚。”
“伯仁快快起来!”朱元璋边说边扶起常遇春,“事出紧急,事出紧急。”
“坏了规矩,理当受罚。”
“等你病好之后再议吧,你且先回府静养,咱定期派太医给你诊治,需要任何药材直接从太医院取。”
“谢陛下,微臣这就回府静养,微臣告退。”
鄂国公府。
“劳烦葛太医了。”
“鄂国公言重了,这都是下官的职责所在。”
‘你去找些关于农事的书籍,再找些书生给佃农讲解这些书籍,做出成效以后,再汇报给陛下,试图全国推广,来提升农作物产量,目前的大明还很缺粮,北元未灭,蜀地,云南也都还没收复,这都得需要大量的粮食。这些事做成了,功劳全给太子,帮太子树立名望,聚拢民心。’
第二天,常遇春就进宫见了朱元璋。
“伯仁,你怎么来了,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?”
“劳烦陛下操心。臣近来静养,每日闲来无事,便开始琢磨一些事。”
“噢,你快说来听听。”
“臣本是贫苦农家出身,得蒙天恩,现位居国公,荣华富贵享之不尽,但天下更多的是那贫苦农家。这些年南征北战,也犯下不少错事,幸得陛下教诲,方才悔悟。这次从开平返回的路上,见到了无数食不果腹的流民,回想起了自己曾经也有过食不果腹的时候。”
听到这朱元璋也黯然神伤。“是啊,咱当时要是能吃饱,也不用去皇觉寺当什么和尚,也不用参加红巾军。哎!”
“这几日就在琢磨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吃饱,怎么样才能让农地种出更多粮食,就来问问前人有没有总结过经验方法之类的东西。”
“你且稍等一会。”
“去宣户部尚书吕昶觐见。”
没过多久,户部尚书就赶到了。
“臣户部尚书吕昶参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“平身吧。”
“鄂国公向咱打听有没有关于农事的书籍,你给他说说。”
“西汉时期的《氾胜之书》、北魏时期的《齐民要术》、宋朝时期的《陈敷农书》,这些都是农学著作。不知鄂国公有什么需求?”
“原来这种地还真有这么多文化啊,我也是贫苦农家出身,就靠着这一身蛮力,也不懂这些东西,寻思着看看能不能学学这些提高一下地里的产量。不知吕尚书可否借些书籍给我,再派点书生,把书里记载的经验和方法教给佃农?”
吕昶心里犯嘀咕,这杀材居然也会关心这些事,不过话说回来他贫农出身,关注这些再正常不过,也就没多想。
“回去我便安排此事。”
“多谢吕尚书。”
“臣等告退!”
第二日,吕昶派了两名书生带着《陈敷农书》来到了鄂国公府,随即常遇春便带着二人前往自己田地。
“去通知佃户们都过来,告诉他们皇上安排人给他们传授前人总结的种植经验来了,中午管饭。”
不一会几十个佃农便聚集了过来。
这一讲便到了日暮时分。佃农纷纷跪下叩首道:“感谢陛下,感谢鄂国公,感谢陛下,感谢鄂国公,感谢先生。”
回去的路上,常遇春询问了两个书生的情况,在得知二人并无官职在身时,随即邀请二人来他鄂国公府上做事,二人不假思索立刻便答应下来。他二人也明白此时的大明并没有什么科举,根本没什么当官的途径,常遇春虽然是个武将,但怎么说也是个国公,自己的能力如果被常遇春看上,随便举荐一下,自己就能平步青云。
‘把他俩留在我府上,恐怕会引起陛下怀疑。’
‘这才洪武初年,还有那么多仗没打,对你们这些武将还没那么多疑心。再说了他们两个也只是两书生,我也没打算让你把他俩推荐给朱元璋。等他们把粮食产量提高之后,把他俩推荐给太子,这粮食增产的功劳也全给到太子,太子给他俩封个官,这就是在给太子培养人,至于能做到多大的官,那就只能看他们的能力了。’
“今天有些唐突了,还没来得及问你们姓名。”
“草民戴成弘,建昌府人。”
“建昌府?确实有些远,你怎么来了应天府?”
“陛下建大明,光复汉人天下,我就离开家来到了应天府,想要报效国家,家里还有个兄长在照顾父母。”
“安排的也算妥当。你呢?”
“草民姜运,扬州府人。前朝苛捐杂税,民不聊生,父母都病故于前元时期,家中仅剩我一人。洪武元年来到了应天府中。”
“你们就暂时留在我府上做事,做的好,我就把你们举荐给陛下。”
“草民叩谢鄂国公!”
“快起来吧。但你们俩记住,不要做那贪赃枉法、欺压百姓的事。如果犯了我亲自把你们绑了送到衙门。”
“牢记鄂国公教诲。”
“嗯,你们都下去休息吧。”
次日,来听讲的佃农们还带上了自家的孩子。
常遇春并没有去地里,而是在应天府里寻访了几个颇有名气的铁匠和木匠,也一并招进了鄂国公府,随后带着常森去了一趟天界寺,去见了一位僧人,闲聊了一刻钟后便离开了。离开后那僧人目光呆滞,像是着了魔一般,随后便闭关清修了。
又过了几日,常遇春带着新招来几个匠人来到农田。随着这几日的接触,这些佃农发现这位鄂国公完全没有任何架子,跟他们也很亲近。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怎么改进农具,商量个结果后就赶制几个样品出来,让佃农再试试新的怎么样。历经几次修正,月余后改进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成品,随后让匠人们加工了一批新的农具,等明年春耕之时便可投入使用。
‘等常茂、常升这次北伐回来,你就去找朱元璋,把他们安排到宫里保护太子。’
‘太子会有危险?’
‘不是,主要是要保护常氏,还有未来出生的朱雄英。’
‘你之前给我说过他俩死的早,具体说说什么原因。’
‘史书记载的朱雄英8岁的时候病死,但疑点很多。常氏是生朱允熥不久就血崩而死,疑点也非常多。普遍都怀疑是吕氏所为。这个吕氏就是将来的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母。’
‘能不能拿到什么铁证?’
‘很难,只能做万全准备,提前安排人保护他们。虽然是个侧妃,手里没有铁证的话,也拿她没办法。等吕氏进宫以后,多留意吕氏吧。还有蓝玉,一定别让他变成骄兵悍将。’
‘蓝玉真的谋反了?’
‘并不是。打了胜仗,班师回朝的路上,因为城门关闭了,他就攻打自家城门,这个事也确实能给他定个谋反罪。蓝玉一定得活着,给朱标削藩多个保障。’
‘一定要削藩吗?’
‘这个等朱元璋的藩王制度出来了我再给你慢慢解释吧。’
‘也行。大局为重,过几天我进宫一趟,把做农具这些事汇报一下。’
‘提前跟朱元璋说,免得有人借题发挥,到时候给你扣个私铸兵器,甚至是私铸铠甲的罪名。’
小说《魂穿大明:洪武十七年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在线阅读入口>>点击阅读